在豪华车市场格局加速重构的2024年,捷豹路虎正经历着在中国市场的至暗时刻。这家曾以“英伦血统”和“全地形能力”傲视群雄的豪华品牌,如今却深陷销量腰斩、合资公司亏损、电动化转型迟缓的多重泥潭。
根据最新财报数据,2025财年(截至2025年3月31日)奇瑞捷豹路虎在华销量仅为3.4万辆,同比暴跌34%。这一数字不仅远低于同期凯迪拉克(23.3万辆)、雷克萨斯(22.6万辆)等二线豪华品牌,甚至不及巅峰时期单月销量。
销量崩塌的直接后果是合资公司的财务恶化。2025财年奇瑞捷豹路虎累计亏损1400万英镑,而2024财年同期尚有3600万英镑盈利。这种由盈转亏的转折,暴露出捷豹路虎在中国市场的结构性危机:过度依赖进口车型、本土化产品竞争力不足、电动化布局严重滞后。
面对中国市场的电动化洪流,捷豹路虎的转型步伐显得迟缓而犹豫。尽管其2021年发布“重塑未来”全球战略,宣称到2030年实现全面电动化,但实际落地进展缓慢。截至2024年底,捷豹品牌仅有I-PACE一款纯电动车型,路虎品牌则尚未推出任何纯电产品。相比之下,竞争对手已加速布局:奔驰EQ系列、宝马i系列、奥迪e-tron家族均已形成完整产品线,而中国本土新势力品牌更以智能化和补能体系构建起护城河。
更致命的打击来自产品断档。根据规划,捷豹路虎常熟工厂将于2024年9月停产捷豹XE、XF及E-Pace,2025年底停产路虎揽胜极光和发现神行者。这意味着在2026年神行者纯电版上市前,捷豹路虎在中国市场将面临长达18个月的产品空窗期。在竞争白热化的豪华车市场,这种战略真空无异于自毁长城。
为扭转颓势,捷豹路虎试图通过“Freelander神行者”项目复活经典车型,但代工模式引发行业质疑。根据规划,神行者将基于奇瑞T1X平台打造,采用中国供应商体系以降低成本。然而,这种“贴牌生产”模式能否承载捷豹路虎的豪华基因?当消费者发现售价50万元的“神行者”与20万元的奇瑞车型共享底盘技术时,品牌溢价或将进一步崩塌。
面对困境,捷豹路虎中国管理层仍在强调“不会放弃中国市场”,并计划通过增程式技术实现差异化竞争。但这一战略选择与行业趋势背道而驰:2024年中国增程式电动车市场份额仅为8%,且集中在理想、问界等少数品牌;而主流豪华品牌均已ALL IN纯电路线,奔驰EQS、宝马i7等旗舰车型已实现800V高压快充。
更严峻的是,捷豹路虎在华销售网络已现“崩盘”迹象。截至2024年底,全国超过30%的捷豹路虎经销商处于亏损状态,部分门店被迫退网或转投其他品牌。当渠道体系失去造血能力,即便未来推出电动化产品,也难逃“无店可卖”的窘境。
业内分析认为,捷豹路虎的困境,本质上是传统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转型阵痛的缩影。当电动化、智能化成为豪华车的新定义,仅靠“英伦血统”和“越野传奇”已无法说服中国消费者。对于捷豹路虎而言,若无法在2026年前推出真正具备竞争力的电动化产品,并重建与本土合作伙伴的信任机制,其在中国市场的结局或许早已注定——成为豪华品牌电动化浪潮中又一块“前车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