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1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VIA(Vehicle Inventory Alert Index)显示,2025年3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4.6%,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3个百分点。尽管库存预警指数仍位于荣枯线之上,汽车流通行业处在不景气区间,但景气状况有所好转。
3月份,乘用车市场逐步回暖,得益于政府“两新”政策及促消费激励措施的推动,叠加品牌厂商新品投放和促销力度的加大,春季车展启动等多重利好叠加有效驱动了消费者需求的快速释放。近期,多个合资品牌推出“一口价”模式,包括部分车型一口价、限时一口价以及焕新一口价等多种类型,带动了集客和成交。本次调查反馈显示,该模式虽能短期刺激客流量转化,形成"薄利多销"的集客效应,但一口价是否可以长期存在,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综上,预计3月乘用车终端销量在190万辆左右。
作为季度末,3月经销商进车任务量增加,库存压力加大。当前价格战有所缓解,厂家纷纷推出加配不加价,增加质保期,以及金融保险优惠等措施,对销量增长有一定拉动。从经销商反馈数据来看,经销商一季度销量完成情况较好。其中,有34.1%的经销商表示可以按计划完成,有20.3%的经销商表示完成率在90%-100%,有22.0%的经销商表示完成率在80%-90%。然而从今年开始,经销商集客转化周期显著延长。本次调查反馈显示,54.1%的经销商明确指出,转化时间大概在半个月到1个月之间。
从分指数情况看:3月库存、市场需求、平均日销量、经营状况分指数环比上升,从业人员分指数环比微降。
从区域指数情况看:3月全国总指数为54.6%,北区指数为53.8%,东区指数为55.8%,西区指数为53.6%,南区指数为51.7%。
从分品牌类型指数看:3月豪华及进口品牌指数环比上升,合资、自主品牌指数环比下降。
对下月市场判断:4月,汽车市场走势整体稳定。多地开展春季车展,加之多个城市出台限期促消费政策,叠加本省补贴,汽车市场热点升温,预计市场需求及销量将有所回升,保持稳健增长。然而,北方地区因进入农忙,农村消费者到店量减少,南方部分地区则受清明节传统习俗影响,清明前后购车下降,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对4月汽车市场造成抑制。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建议,未来汽车市场不确定性加大,经销商要根据实际情况,理性预估实际市场需求。同时要加大对“以旧换新和报废更新政策的宣传”,通过强化服务提振消费信心,把降本增效放在首位,防范经营风险。
附: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说明及区域划分标准
1、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说明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早在2010年3月就提出了“库存预警体系”的建设,并从2010年7月开始定期开展汽车、经销商的库存调查。2012年,为了更具前瞻性地反应行业动态,协会经过半年多的研究,构建了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
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的目的:第一,把握市场脉搏。通过对全国各品牌汽车经销商库存状况调查,及时掌握行业总体状况,预测未来市场趋势;第二,辅助调控决策。通过了解经销商库存变动,为相关部门制定调控措施提供精准的信息。第三,监控运营风险。及时反映汽车市场产销波动,为厂家合理安排生产计划,为经销商制定营销策略及控制经营风险提供参考。
根据PMI编制的原理,库存预警指数采用扩展指数的编制方法,以50%作为荣枯线。50%以下均处于合理范围。库存预警指数越高,反应出市场的需求越低,库存压力越大,经营压力和风险越大。
为增强库存预警指数的前瞻和预测功能,借鉴PMI指数构建思路和方法,库存预警指数在指标设置上选择与汽车库存量变动密切相关的指标形成综合指数,相关指标主要包括:汽车市场总需求、4S店集客量、成交率、价格变动、销量变动、库存变动、从业人数变动、流动资金状况和经营状况。
本月经销商库存调查对象主要为中国汽车流通行业百强经销商集团。覆盖全国大部分省份近2000多家4S店,并具有广泛的品牌覆盖面,涵盖国内市场上主要量产销售的进口、合资、自主汽车品牌55个。
2、区域划分标准
北区包含省份及地区:北京、河北、河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
南区包含省份及地区: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湖北、湖南、江西
东区包含省份及地区:安徽、江苏、山东、上海、天津、浙江
西部包含省份及地区:甘肃、贵州、陕西、四川、新疆、云南、重庆、宁夏、青海、西藏